Try Open Source
起因 “想参与到某个开源项目”这个念头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刚加入 NyaaCat Community 的时候,发现原来之前在其他 Minecraft 服务器玩到的 RPGItem 插件 原来是开源的!并且一直有在积极维护,这也太酷了吧! 但是这个时候的我并没有编程基础,更喜欢把时间花在使用这些插件以及玩游戏上面。 第一份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基于一个 Django 框架的开源项目进行二次开发,在这之前我没有任何实际的 Web 后端开发经验。 但是开源社区的文档和当时的 Leader 教会了我很多 Web 相关的基础知识,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。 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想着,我应该如何才能对帮助过我这么多的“开源社区”做一些贡献呢? 但是直到第一份工作结束,我也没有尝试对开源社区提交过一次 Issue 和 PR 。 第一次贡献 在某论坛闲逛时,发现了一个作者在推广自己开源的轻量级的 Web 文件服务器,当我尝试部署到本地时,发现缺少了依赖,于是我提交了我的第一个 Issue和PR 。 于是我开始焦急的等待,想着作者什么时候会合并呢?想着自己终于迈出了第一步。 大概三小时后,邮件提示我 Issue 和 PR 都被关闭了。 作者回复我说 注意到了这个问题,并自己修复了。 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修复,但是被这样关闭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沮丧感。 第一个开源项目 其实写 ncmp 这个脚本的念头在大学时就产生了。 在某次查看私信时偶然发现获得了网易云音乐合伙人资格,刚开始还会兴致勃勃认认真真的去评分,到后面由于歌曲质量/重复操作很无聊等等原因,每天每首歌都开始评3分摆烂,想着能维持资格就行。 在第一个 PR 被拒绝后,我开始写我自己的开源项目。 参考了其他脚本的实现方式,并使用我更熟悉的 Github Actions 去实现定时任务。 于是我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对其他人有用的开源项目 ncmp 就这样诞生了。 Dify 最开始了解到 Dify 是在前司研究 Agent 平台时,尝试过 Dify / Flowise / Bisheng 等项目,但是 Dify 的体验在我这里绝对是断层式的领先。无论是在 说明、文档、社区支持、UI还是代码质量上,综合体验与其他开源平台拉开了很大的差距。 所以即使 Dify 的 Lisence 有一些限制,也还是说服公司选择了 Dify 。...